宋明远的艺术精神和本体特质,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考。因此,他的画作,格调高雅大气磅礴,给人耳目一新,他的画溶墨、彩于一炉,形成个性鲜明的艺术语言。并以情作画,以画传情,从不刻意于雕饰。他的画妙在意境与技法充分结合与发挥,浑然一体,自然天成,引人无限联想与遐思。有着变幻莫测,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令人向往。
激情澎湃 93x174cm 1997年
作为一位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优秀画家,在画坛上,可谓不同凡俗,既继承了传统精神,又体现了时代的新风貌。在艺术创作中他以真切的生活感受为依据,在对客观对象整体意象的把握和塑造中,使其笔下的艺术形象生动鲜活且具有抽象意味和时代感。
画如其人,宋明远是一位很有抱负和创造精神的优秀画家。在艺术上富有思辨能力和开拓精神,他多年来孜孜以求,艺术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为世人公认,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和赞誉。一个艺术家风格的发展形成是反映和体现艺术家的思想和品质,诚然,优秀的品质,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生活经历是宋明远艺术本质的载体,也是他作品的灵魂。
云海 123.5x243cm 2004年
宋明远先生出生于辽宁省瓦房店,1990-1992年在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修,曾旅居新加坡多年, 是归国华侨。 是近现代用中国画画海最有代表性、最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既有传统文化素养,又有现代意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在版画、年画、水彩、油画、国画等领域均卓有建树。多年以来,开拓发掘中国海洋画新领域,探索、研究、建立起海洋画的技法体系,填补中国海洋画科的历史空白。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海洋画派创始人,中国海洋画学科创立者,美术教育家,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画派研究分会会长。为奠定和推动中国海洋画的形成、发展、普及与传承做出了历史贡献。
痴迷画画的农家子弟,开启了艺术创作之路
宋明远的祖辈太爷爷是渔民,每天赶海打鱼,天气恶劣时,浪高过了房顶出海的小船被打翻,经常会遇到海难,往往都是死里逃生。父母解放前靠经营小旅店为生,解放后分到了土地后又开始务农,共生养了八个孩子。1938年出生的宋明远排行第一,孩子里唯独他喜爱画画。还记得很小的时候,宋明远最爱听祖父讲大海的故事,从骨子里就对海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神秘的大海深不可测,总是把想象中的“大海”用树枝画满院子的土地上。解放时,宋明远已经十一岁了,二叔看到他绘画天赋不错,便给他订了一份《好孩子》杂志,二叔是当时的小学校长,就是这份杂志开启了他一生的艺术之路。那书上的漫画和连环画让他爱不释手,他照着杂志画,还搞起了小发明。他把书上的漫画用毛笔描绘在玻璃片上,又找来木箱做灯箱,用手电筒做光源,又把家里的墙壁涂白,一个小幻灯影院诞生了,招来了镇上成群结队的小朋友前来观看。这下子,更激发了他画画的兴趣。后来,《美术》杂志又成了他的好朋友。他热爱生活,专心创作,《电灯、电话来到咱们农庄》等一批水彩画在学校里一炮打响。
银鸥迎帆 76x52cm 2008年
一九五六年初中毕业时,他全力以赴准备报考东北美专附中,没想到这时国家选拔飞行员,他听从召唤去应试,初检合格。要不是复试因为鼻炎被淘汰,就没有艺术家的宋明远了。最后,他与东北美专附中失之交臂,又去报考辽宁一所省立师范学校,仅仅因为这个学校每周有两节美术课吸引了他。
一九五九年师范毕业后,宋明远被留校任该校美术教员。这时在县里正准备办一个****丰功伟迹展览馆,于是派他到韶山参观学习一个月。回到镇上等“***去安源”在镇中心广场巍然屹立时,当人们看到****生动而准确的造型时,宋明远这个名字开始在县里传扬了。
后来,他对版画产生了极大兴趣,到大连拜师学版画,成了大连浪花木刻会会员,还参加了力群、黄永玉主办的木刻创作班。那时正是1960年困难时期,宋明远缺吃少穿,但他的酷爱艺术的劲头澎湃激昂,更由于在报刊上经常发表作品,屡屡让他陶醉在巨大喜悦中。尽管那时报纸上没有给他署名,没有给他一分稿酬,但他无怨无悔,以至饥肠辘辘,只能在火炉上烧烧白茅根子充饥时都没有感到困苦。
新芽 14x18cm 1981年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宋明远先生艺术创作的基础阶段。以版画为创作主攻方向,历时二十多年,这一时期成为他艺术生涯最重要、成就最卓著的历史阶段之一。艺术创作上可贵的是能够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既不脱离传统,又不囿于传统。他善于在人们习见的题材中,以自己的技巧融入自己的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
三十年代,在鲁迅先生的倡导之下,新兴木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出现了一大批版画家,他们的作品在抗战时期,在解放区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世纪中国美术最满意的收获之一就是新兴木刻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版画这种形式又发挥了新的作用。在技法方面,包括套色木刻,越来越丰富,也更加娴熟,也表现了新的时代和新的生活。
青年林
从大的环境来看,宋明远先生的版画作品是非常突出的,也是新中国初期三十年中版画创作的重要成果。版画《练为战》,山石在两边,中间是海水,民兵在水中练习,这种构图非常好。一九五八年的《练》,女民兵骑着自行车在练射击。特别印象深的还有《老人像》,他背着一个背篓,在学习著作《实践论》,运用到劳动实践中去,这些作品都是非常反映时代特征的,老人的面部表情都刻画得非常好,《青年林》《新芽》《浇》《课余》《晨读》,还有《抗旱组画》《丰收夜》等,生活气息非常浓郁,表现形式也非常完美独特。
练为战 84.5x50.2cm 1974年
宋明远先生的版画作品形象丰满生动,刀法利落严谨,线条清晰有力,黑白意境传达出肯定、深刻、纯粹的魅力,也表现出诗意的唯美与清朗。这批版画作品,是我们新中国初期版画三十年中非常重要的作品之一。《练为战》《青年林》等参加全国美展、中国版画展赴十三国巡展、第七届全国版画展、北京上海等七市版画联展等,由《上海文汇报》《东北民兵》《辽宁教育》等多家报刊选登。
按说,一个艺术家既然确定了自己在艺术界某个领域的荣耀和地位,轻易不会易弦更张。但宋明远发现群众更喜爱传统年画,人民需要就是他的追求,于是,又不畏艰辛开始尝试。一九八零年,四十二岁的他又开始学习探索群众喜闻乐见的年画创作,这一创作一发不可收,一画就是十年。
改革开放,风云际变,宋明远紧随时代,发现新的创作课题,深刻反映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渴望与理想追求。而年画,又是当时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于是,他勇于将时代主题与传统年画相结合,再次成就了他十载年画艺术辉煌。
宋明远先生的年画作品题材丰富,生活气息浓郁,色彩明艳亮丽,构图饱满浑厚、笔触细腻精致,形象生动鲜明,抒发了他对时代、对人民、对艺术的挚爱之情。这些经典作品传达出的真善美智,温润启迪心灵,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至今仍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从中我们可以探寻到宋明远先生的艺术思想由二十年版画创作的深厚积淀,再到十载年画创作厚积薄发的发展脉络以及他艺术造诣渐上层峰的原因。
快快长 1981年
年画有历史背景,新中国初期,当时人们的文化水平低,年画就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广大的群众来欣赏作品,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这是当时的年画所起到的作用。年画《快快长》所体现的是一个小女孩捧着一个毛茸茸的小鸡,眼神专注的看着希望它快快长大,也寓意着这些小朋友们也要健康快乐地成长。宋明远的年画,比较喜庆吉祥,形象健康饱满,还画一些鲤鱼、金鱼,构图精巧饱满,老百姓非常喜欢。他的这些年画作品艺术性是相当大的,很有市场,一印都是几十万张。年画因为也是我们传统绘画形式之一,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表现新的工农兵群众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所以这批作品不但有艺术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宋明远对油画喜爱是一九五六年他上初中时,他辛苦凑钱跑到哈尔滨,临摹苏联著名油画家的作品,之后便开始了油画创作道路。几十年来,他的很多油画作品,如《老宅》、《啃青》、《歇晌》等都产生过很大影响,都是带着浓浓的乡情之味。
歇晌 83x46cm 1995年
从初中起他就擅长水彩画并爱不释手,至今始终坚持用水彩写生和创作,收获了大量好作品。一九九五年,他一鼓作气,为马来西亚连成画廊完成了五十多件大海水彩作品,以其高水准的水彩技法大获好评。
宋明远还是漫画好手,这得益于小时候《好孩子》上的漫画临摹给他打下的漫画底子基础。《写成了》那张很大的漫画,画的是科学家在监狱中写好了论文,抱着论文去开科学大会,它反映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批漫画作品也非常有个性,它的漫画所塑造的形象,很多是用几何形的,和一般的漫画不一样。早些年间,他用漫画手法创作的《贴对联》连环漫画,发表在《辽宁画报》上;《损人害己》、《学艺》(彩色连环漫画)等数十件弘扬正气、针砭时弊的作品在期刊上发表和参加漫画联展,并参加了辽宁漫画学会。
写成了 17.5x100cm 1980年
他远居在湘赣、两广、长江流域等地写生,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七十年代,宋明远创作了大量的年画、版画、水彩画作品。然而,由于社会原因,他的创作激情和艺术天赋并未得到全部释放,直到八十年代以后,改革开放大潮汹涌澎湃,民族豪情如春潮浩荡,宋明远的艺术春天才真正到来。
上天赋予了宋明远极大的艺术灵性,他又特别勤奋肯刻苦钻研,所以收获了水彩、年画、雕塑、版画、漫画、油画各领域的硕果。随后,他加入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一九九零年,凭借着多年在年画、版画、油画等获奖的基础上和出版方面的影响力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
胸怀大海向海而生,积跬步终致千里
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宋明远将创作的题材锁定在大海这一特定的领域。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与转变,是他一个大海之子在心灵深处的一次激荡,更是他在艺术海洋的孜孜探寻中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他小时候爱听爷爷讲大海故事,充满神秘又令他恐惧的大海始终盘绕心头,他总想探秘大海,描绘大海。想画海的原因就是看到很多内陆和山地的老百姓跋涉千里去观赏海,为什么不去画老百姓喜爱的大海呢?为什么不将大海的美妙神采展现在他们眼前?他认为用大海来展现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貌是最好的隐喻和载体。三方面因素,促使他要用手中的画笔狂泻心中对大海的无限眷恋和热爱,他要用激情的画笔来展现这凝固的诗、无声的乐章,让大海的神奇画卷和神韵风采展现于世人,给人以精神力量。
红日出海
热爱大海进而要为大海鼓与呼,是宋明远先生自幼以来逐渐形成的一种个性的真实想法。这种欲望里浸透了宋明远对大海的情绪记忆、形象思维、生活体验、理想情趣、价值取向、审美情感的综合认识和把握。这是一种使命感、责任感,更是一个画家对自己的胆量、智慧与人格内涵的挑战。在谈他的创作体会时,宋明远说:“我在海边出生长大,我的祖辈是渔民。我的大半辈子追随着海,与大海朝夕为伴,观其潮起潮落,看其风晴雨雪,致使我的脑海成了大海,一种不可遏制的创作冲动,使我的创作灵感情不自禁地伸向了大海,画海就是画我的心声。”
一九九零年,宋明远赴广州美术学院攻研国画山水,师从关山月、黎雄才等岭南画派大师。其潜心钻研古今国画理论,以传统为主,兼收并蓄,批判继承,吸收岭南画派精髓,领会各派技法,博采众长,为其海洋绘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和年轻学子一样,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和对未来的憧憬,太行、岭南、海岛、渔村,中国四大近海,都留下了他风餐露宿、跋涉写生的足迹。根据自己几十年的创作体验,其以大海作为主题,创作出一大批传世精品,代表作有:《与海共鸣》、 《激情澎湃》、《红日出海》、《深情》、《待》、《豪情》等。
浪的誓言
对“红日出海”这个主题的系列创作,宋明远先生自述道:“红日出海是我海洋画创作的母题,也是我海洋画创作四大主题的第一篇章。多年来,我以此主题创作了上百幅海洋画作品,收录在《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宋明远》中的就有三件,今天展出的是其中之一。二零一四年巨幅《红日出海》由首都博物馆收藏,《红日出海》表达出我对大海最美好的赞颂,寄托了我最深厚的情感。这是不是重复自己,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我的每一幅创作,其时之笔墨、图式、意境都是随感而发,不可复制的。
海角
一九九零年的初秋,我选择海路去广州美术学院研修,乘船经过五天五夜的海上航行到达广州,印象最深的就是在甲板上看红日出海。此时的大海,已渐渐醒来,云升潮起,鸣鸥翔集,正展翅呼唤大潮的到来,新的一天即将奏响潮音序曲。大幕,正徐徐拉开,这是大海最辉煌壮美的时刻。甲板上的人们欢呼雀跃着,霞光映在人们的脸上,海风吹扬着他们的衣襟,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他们张开了双臂--他们的心,似乎要把大海拥抱!就是这样的画面,那一刻,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这是我画海三十多年来心中最美的圣景。
三十多年来,我们的时代在发展,祖国在繁荣强大,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实现。《红日出海》可以恰如其分地表现这种新时代的精神气象,那日出的光芒、那振翅的海燕、那奔涌的大潮,那浩通天宇的境界,象征着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正满怀激情,创造美好幸福生活,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屹立--大海依旧在那儿 中国永远在这儿》
近年来,宋明远又主攻主题性海洋画创作,《大洋新乐章》,《屹立--大海依旧在那儿 中国永远在这儿》《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等作品,都是宋明远先生近几年来新创作的巨制。连续四届“沧海颂中国海洋画作品展”的展出,为人类提升全民海洋意识与海洋艺术审美水平,弘扬海洋文化艺术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向海图强 200x240cm 2014年
“沧海颂”涵盖了画家宋明远三十多年海洋画创作的四大主题,为大海放歌的豪情乐章。第一乐章:红日出海,黎明潮早,云蒸霞蔚,迎红日出海。沧海波涛,浴辉万顷,流金溢彩。第二乐章:大潮澎湃,波涛汹涌大潮拍岸,携天际风云变幻轰鸣着,咆哮着,奔腾而来,惊涛裂岸千重激浪指青霄,势贯长虹,气吞河山于是,你听到,砺翅潮头的海燕用生命的强音发出的呐喊那是对澎湃大潮的最高礼赞。
第三乐章:中流砥柱,磐石踞海,巍然屹立,伟岸迎潮,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傲立如一身躯,满是沧桑痕迹心灵,充盈着无言的欢喜无怨无悔,用刚毅守望他的梦想与执着翘盼浪击,在日月春秋里风雨同舟,矢志不移。,喧嚣了一天的海,在夕照里渐渐平静渔歌唱晚,归舟抚浪平,海上升明月,辉瑞如凝柔情,伴海轻轻入梦海鸥,在海角的家园中,栖息相拥大海,那无边的被衾 ,是繁星闪烁的苍穹在海天交融的地方,正梦幻着新的黎明。宋明远把大海的壮美气势用“苍海颂”的四部分表现的淋漓尽致,酣畅至极。他创造、探索独特的“长线勾勒,短线、斜线皴擦”的“宋氏礁石皴法”,礁石和海浪的表现上,除继承传统中国画的没骨法、留白法、弹雪法等技法外,还融入了西画的表现手法,让人们在品读画家版画、年画和水彩画功底自然和谐融会中,更加丰富了海洋画的气韵美,也营造出大海雄浑苍茫、磅礴浩瀚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构建出独属宋明远中国海洋画艺术正大、壮美、和谐、精致的美学特征。
《大洋新乐章》参加“人美大红袍画家迎春作品展”
大幅长卷作品《大洋新乐章》反映了二十一世纪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恢宏壮阔,以巨浪撞击礁石、海花四溅开篇,象征着海洋时代正轰轰烈烈地到来。接下来是浩瀚无垠的海洋,波澜壮阔,水色变化,寓意全球四大洋紧密相连,海面上各类商船,往来穿梭,一片繁荣景象,海洋,正成为新世纪人类命运共同体。描绘的是祖国建设取得的新成就,用浓墨重彩绘入高山、平原、码头、林立的高楼、穿行的高铁、巍然的跨海大桥以及人们敬仰的海神、灯塔等形象,以此来表现我国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他创作的海洋画作品始终充满着生命力,同时透露出其为人的品质和个人的文化修养气息,深情描绘出大海日升月沉、风晴雨雪、潮涨潮落、礁石岸岛、征帆渔火等不同画面,赞美大海博大精深、宽广无私、拼搏奉献的精神品质,揭示海洋与人文、哲学、审美的关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勾画出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摧人奋进,勇立潮头,向海图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屹立 520x194cm 2011年
宋明远2002年于新加坡创办南洋画院,同年创立中国海洋画派。为推动国内海洋画派的发展,2003年由新加坡回国,同年创立海洋画学科。2004年于北京创建北京狮城南洋画院,作为海洋画派在国内开展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核心机构。2013年成立中国海洋画家协会。2017年4月成立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画派研究分会,这是经中国太平洋学会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备案的国家二级社团单位。
2017年岁末,中国美术史上首部以中国海洋画为核心作品的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宋明远》,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将宋明远历经50年时空跨度、1965年的第一件中国海洋画作品《海浪急》直到2016年共170件中国海洋画精品力作辑入这本“大红袍”,为宋明远先生红袍加身,使他成功跻身中国近现代名家序列。
2018年3月,中国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国家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已将本书上架,供读者阅览。作为中国海洋画专业领域的经典出版文献,本集所具有的学术性、权威性、历史性、传承性、创新性,是中国海洋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海洋画的发展迈入新纪元。
涛声 23x136cm 2014年
宋明远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出版、发表、获奖,并被中国紫檀博物馆、国际友人和东南亚多国大使馆及重要机构收藏,多次参加中国嘉德等艺术拍卖公司举行的大型艺拍会并屡创嘉誉。其海石系列作品远播海内外,荣获“中国实力派书画家”等称号。国画《涛声》于日本东京都美术馆展出并获优秀作品奖。《风荡水中月》获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荣誉金奖,《海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收藏。新闻媒体报刊、电视等多有报导、专访及专题片、专访片的播出。生平辑入《世纪艺术家名人录》等数十部艺术典藉,《宋明远画集--与海共鸣》于新加坡出版。
宋明远先生接受陈丽华女士收藏证书
2014沧海颂宋明远与观众在一起
海上灯塔,因为它的光明,指引了航向。
船上风帆,因为它的力量,带动了前行。
中国海洋画艺术领域,宋明远的名字,犹如海上灯塔,船上风帆,有了他,中国海洋画艺术历史有了精彩的开篇,有了动情的讲述。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