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宋明远(海洋画)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海纳百川绘艺常新-----中国海洋画学术研究会侧记

2011-07-06 10:35:08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一个中国山水画的新画派诞生了——这就是近日在北京画院召开学术探讨并酝酿成立常设组织的“中国海洋画研究会”。它的成员是来自内地和宝岛台湾的一批从事海洋画的话家,以及在新加坡,澳大利亚的中国籍海洋画家和在台湾的华裔美籍画家等多位知名艺术家。他们济济一堂,互相交流,探讨学术,切磋技法,攀画未来。目的是拓宽海洋绘画的艺术领域,填补美术史上的空白,进而团结海内外热爱海洋画的艺术家们,建立研究机构,创设展示交流的平台,提供深人生活,考察写生的机会,以便在祖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形势下,不断总结提高,走我们自己的海洋绘画道路。

  在研讨会与绘画家作品展出的开幕式和其后的论文座谈会上,莅会嘉宾和画家们一致认为,中国是个海洋大国,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和18000公里的海岸线。辽阔的蓝色国土,孕育着深厚的海洋文化,与浩瀚无际,变幻无穷的海洋相比,海洋画无论就其题材的广阔性,内容的深刻性和艺术审美的丰富创新程度,都存在相当的提升空间,例如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正确地海洋观念的树立和历史责任感与爱国精神培育等方面,都有待更深入地开掘和探索。海洋画的兴起和发展,此其时也参加探讨会的老中青画家们均在中国画的造诣上有所成就,尤其对海洋画的探索和发展,厥功至伟。例如此次会议的发起者北京画院的李海涛教授,他自幼生活再海滨,熟悉和热爱海洋,在其出身海军将门的夫人肖凯女士的鼎力支持下,先后跋涉海岸31000公里,穷5年之功,创作了50米的长卷《海江万里图》这不仅是首创了中国海岸全貌的巨作,而且开辟了自身画海的独特艺术途径。他观察探索海的性格和规律,分别归纳各种海浪的细微差别,以国画的笔墨传统,包容西画技法,揭示出海的灵魂和祖国海疆的博大壮美。

  年逾80岁,参加国抗日战争的老画家江平,曾是当年海军美术创作组组长,北京画院艺术室主任。他生长在渤海湾畔,多年来创作了大量海洋题材的油画和国画,在古为中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艺术实践上,有着潜心的追求和独到的功力,作品影响广泛。可喜的是海军的海洋画后继有人,与会的两位军旅画家吴建科,徐永新宜人的笔触,表现人生的海洋。

  还有两位自学成才的老画家。一位是广东汕尾美协的著名主席郑孙堤,他小时候在海边赶海,拉大网,听螺号声声,看潮起潮落;少年时以沙滩当锦,用树枝做笔学画大海;成年学画,转益多师,既渉取传统技法,又常尝试新的表现手段,来反映大海的多种形态,演绎博大精神,豪放,进取,奋力的精神。另一位是来自辽南,现侨居新加坡的宋明远先生,他以画海而蜚声国内外,享有“华夏第一石”的美誉。他画海洋和礁石所体现的师法自然,心物和一的意境美,是海洋画与传统山水画美学内涵的统一。他吸收岭南画派的精髓,博采众长,兼收并畜,形成适合自己个性的国画语言,近年来创作了上千幅以大海为主题的作品。

  年轻一代的画家有来自胶东的徐生华,海南三亚的许坤涛和北京的李冬。他们勇于探索,在笔墨色彩的运用和题材的开掘上,都是各自的创新和体验。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宝岛台湾的两位教授画家。他们对海洋画冲理论到艺术实践,都学有专长,博大精神。其中一位教授对传统水法技巧及传世之作,包括云龙戏水,仙佛度海朝拜等画作,坡有研究心得,其作品也体现了对国画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另一位则融合西画风格,再现了海峡东西岸既显峭岩激浪,又见澄清碧波的壮丽景观,且富于人文情趣和地域特色。

  以上不难看出,本次研讨会集合了一批热读海洋,勤于创作的画家队伍,互相交流了技巧和经验。大家认为,海洋画创作要由表及里,形神合一,不仅表现大海的形态景象,还要传达出它的声音,颜色,气味,意韵和灵性;不光画渔村,帆墙,海鸥,灯塔,还要写界碑,巨轮和历史性建筑,以体现时代精神,拓展人文和社会内容,使海洋画的创作道路更加宽阔,队伍更为发展壮大。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宋明远(海洋画)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