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生活,感悟时代,用时代精神引领海洋绘画创作
“深入生活,感悟时代,用时代精神引领海洋绘画创作”,这是海洋画派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
海洋画派在当代中国画坛纷繁复杂的背景中走到舞台中央,以独特的艺术风貌、积极向上、紧贴时代的思想特征站稳脚跟并产生广泛影响,为人更多地认可并赞扬,与其具有独自的理论体系并以其指导创作实践密不可分。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人民期盼伟大的文艺作品”,而伟大的艺术家更珍惜伟大时代的到来。当代中国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阶段,我国文艺事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海洋画派的艺术家们及时认清时代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自觉深入自然生活、深入社会生活,感悟时代精神,把高超艺术造诣和高尚价值追求作为人生理想,创作出大量的海洋画精品力作。这些作品都以美的力量和形式揭示、传播、引领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适应了当今时代发展要求,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海洋画派的艺术家不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海洋绘画作品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社会,无愧于时代。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家在创作中综合了对客观、自然、时代、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感悟后,通过具象的描绘,实现对生活的概括、提炼和升华,是代表了客观事物的共性与同一时代背景下大部分民众共同意志与审美追求的。海洋画派要求画家无条件深入自然生活,对海洋进行观察体验,把画家的主观感受同海洋的客观景象密切相联,把时代前进的大潮与海洋的客观景象密切相联,找到画家和人民群众共同的心海,再与大海相切入契合,达到物我合一,主客体交融,创造出高于生活、精于生活、美于生活、真于生活的海洋绘画艺术新境界。
海洋绘画创作如果没有深入海洋自然生活,其艺术创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历史没有为海洋画家留下可供临摹和借鉴的范本。没有对海洋客观物象深入细致的观察、记忆与体会,根本描绘不出大海多姿多彩的形象。“取精用宏”、“厚积薄发”,必然要求画家对大海一年四季、风睛雨雪等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变化万千、海水的波涛浪涌、岛屿、岸滩、海石的形态、干湿、纹理、苔藻、植被等等进行深入的观察,做到胸怀四海,溢之即画,画而得真海。海洋画家应该像一滴海水,一只海燕,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大海,把海洋幻化成自己的血肉和灵魂,才能对大海产生深刻的认识和真实的感受,从而由衷的生发起创作冲动,这仅仅是海洋绘画创作的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海洋画派强调深入社会生活。如果没有深入社会生活,其艺术创作就没有灵魂,因为社会生活必定要赋予画家心性、情感、智慧、审美、理想、价值观念等,这些个人素养的积淀必然反映出画家生活的社会特征,也必定会体现在海洋绘画创作的一笔一墨中,有了这些元素符号,作品才能获得与时代和人民的共鸣,才能获得生命力。这是海洋绘画创作的中级阶段。而海洋绘画创作的至高境界是画家感悟时代,用时代精神引领海洋绘画创作。
艺术与时代紧密相联。画家身处的时代,其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会为善于思考的画家锤炼思想、升华精神、获取审美定势、形成创作个性提供历史机遇。在当代,画家如何感悟时代、如何把个人情感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中去,把画作的思想性、艺术性与人民群众的意志、追求、审美要求统一起来,海洋画派的画家们就做得很好。他们在深入生活的同时,又走出生活,在埋头创作的同时,不忘抬头看路,用敏锐的艺术嗅觉洞察时代特征,领会时代赋予画家的历史责任,倾听人民群众的精神呼声,再低下头去,把艺术创作融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感人的形象,反映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创造,奏响时代主旋律,使海洋绘画创作达到至高境界。
我们可以通过宋明远先生从事海洋绘画创作到开创海洋画派的历程来追溯海洋画派理论体系形成的渊源。
开创海洋画派,是宋明远先生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中国画坛发出的倡议。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宋先生的创作已从版画、年画、水彩画转笔投向中国画领域。1990年,宋先生进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科学习。在学习中,宋先生发现中国美术史上海洋绘画尚属空白,他立志要把大海用中国画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填补这一历史空白。在前无古人可供借鉴海洋绘画创作理论和表现技法的情况下,他把探索与创作的笔触伸向了大海。他坚信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自幼在海边长大,对大海的熟谙使他闭上眼睛都看得到海的波涛,听得见海的轰鸣。但要进行海洋绘画创作,他要求自己必须重新开始海洋采风。50多岁的宋先生,走遍祖国南北海疆,深入海岛渔村,风餐露宿,捕捉海的瞬间变化和万千不同。不同地域、季节、气候条件下,大海的海面、浪涌、浪花、激浪、大潮涨落、日月升沉有什么特点;海浪的运动变化所形成的形象、色彩、声势、气势;祖国海疆南北的海岸、礁石、岛屿由于地理条件的不同而形成的植被特点、岩石风化痕迹、断层质感、被海浪击打后形成的纹理特征等,这些大海最原始最自然的状态被宋先生一一记录下来,大量的速写、写生成为他海洋绘画创作的第一手资料。搜遍浪峰打草稿,长期在海边生活,对大海自然状态的观察,形成宋先生对大海这一独特自然景观的一系列引深认知、感悟,审美原则,他在继承国画传统的基础上,兼收各画种优长,融会贯通,创新独特的表现海洋的构图、用笔、用墨、用彩等技法,创作出大量的海洋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貌、高尚的审美追求开拓出海洋绘画新天地,在当时的画坛瞬间引起轰动,倍受肯定和赞扬。然而,宋先生并没有被一时的成就冲昏头脑,他清醒地认识到,海洋画家的责任并不是单纯地把大海的自然景观通过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奉献给人民,更重要的是要把时代精神、民族精神通过作品传达给人民,使人民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受到教育,心灵得到净化、美化和升华。经过绘画实践,宋先生由衷地感到大海这一新的艺术领域有万千景象能够表现,需要表现,大海也可以让画家创新更多的绘画理论与绘画技法,这些重任,也象海洋一样,无穷无尽,急切需要一代人或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来开拓这块艺术的海洋。况且海洋画能如此受到人民欢迎,能带给人如此大的精神力量,其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要完成这项伟业,只靠他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所以他率先开创中国海洋画派,呼唤更多的画家来描绘海洋画卷,研究海洋绘画技法,主张以继承中国画传统精华为主,吸收各画种优长,融会贯通,提倡形式、手段、内容、风格的积极创新,着力增强海洋绘画艺术的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建立、完善、丰富海洋绘画的理论体系,强调画家一定要深入海洋生活,深入社会生活,去观察、记忆、感悟海洋,并将画家的个人情感与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紧密相联;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人民艺术家,推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海洋绘画精品力作,开创海洋绘画新纪元。
海洋画派与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共同走过风云历程,不断发展壮大。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海洋画派与时代同行的特征都很鲜明。宋明远先生对此概括为:改革开放初期,海洋画派画海是为了表现我国改革开放大潮澎湃汹涌,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投身改革开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豪情壮志,画出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具有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和鼓舞力,是与时代紧密相连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腾飞,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海洋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共识。海洋文化随之发展起来,与海洋相关的文化艺术门类与种类不断扩大,海洋画派作为海洋文化的组成部分使海洋文化内容不断丰富,海洋画派画海的意义又上升到文化艺术与经济发展同步的时代意义上来,即用海洋绘画丰富海洋文化,用海洋文化助推海洋经济发展。当下,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思想更加多元、多样、多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海洋画派就是把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画进作品中去,用其独特的画面感染力给民众以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鼓舞民众,激发民众,团结奋斗,如百川汇海,以海的气势奔小康、上彼岸,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
的确,我们看到,海洋画派创作的海洋绘画作品,由于其题材的特殊性,象海洋的宽广,海浪的激越,山海的磅礴,海上升明月,朝霞伴潮生等情等景,使海洋绘画作品独具艺术魅力,其壮美的画面、深远的意境和翻天覆地的冲击力都会把人深深打动,给受众带来精神的振奋和鼓舞,它代言了人民群众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寄托,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肯定。可以说海洋画派的海洋绘画作品在给予民众审美愉悦的同时也展开了时代精神教育,有利于引导广大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是积极向上的,是符合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精神需求的。
同时我们也看到,海洋画派的海洋绘画作品向那些腐朽没落的、萎靡不振的、个人情趣的、无病呻吟的民族精神的腐朽剂宣战,大潮澎湃、激浪奔腾、旭日东升、波澜壮阔,使人民群众群情振奋,斗志昂扬,抛开顾虑,投身到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去,这些优秀的海洋画作品将中化文化的精髓---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体现在当下的社会文化需要中,与海共鸣,海洋画派把画家的心声与人民的心声融合在一起,唱出了时代的强音。
海洋画派从诞生到发展,一路走来,始终清醒着,找准自己的艺术定位,那就是深入生活,感悟时代,用时代精神引领海洋绘画创作,并将和中国画、中国文化艺术一道,在改革开放中努力实现中华文化新的崛起。
新加坡南洋画院海洋画派研究中心
2012年元月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