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宋明远(海洋画)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宋明远海石彩墨作品之笔墨观

2012-05-24 14:02:40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宋明远先生的海石彩墨作品,大气磅礴,意境深远,气韵生动,笔墨章法秉袭传统又自成风格。

  谈到笔墨与气韵,史论上自有以气韵论笔墨和以笔墨论气韵两种论点。恽寿平“气韵藏于笔墨,笔墨都成气韵”,是以气韵论笔墨,达到心与物化的境界;张庚的“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有发于意者,有发于无意者,”是以笔墨论气韵,达到技而入道的境界,强调韵为画家追求的最高审美理想而成为评画的最高标准。总之,气韵与笔墨二者相辅相承,互为依存,历代画论家都把二者的完美结合视为作品好坏的最高审美标准,而历代画家也把磨砺笔墨之功与养气---画家精神净化之道与审美心理构建作为创作实践的终极追求,尤其是当代注重继承传统绘画精髓,踏踏实实、勤奋探索、创新发展的画家越来越多,而且这样的画家精心创作的作品以其气韵和笔墨征服受众,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宋明远先生就是成功的范例之一。

  一、石之苍桑傲岸,得笔之气

  石涛有言“笔墨当随时代”。从宋明远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在继承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展开了适应时代审美需要的自觉艺术追求。师承岭南画派大师的宋明远先生在继承前代传统山水题材的同时主动以自然为师,创造性地把他生活中烙印深刻、与之相依相伴的大海与礁石收入国画山水题材,将他对这一新领域的熟察谛视与所悟所思全部发于笔端,这无疑给近现代山水画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尽管海与石在单纯意义上可以等同于山水范畴,然而古往今来鲜有笔墨涉足,无一定笔墨程式可循,宋先生就是勇敢地抢占了这个新领域,以传统为先,创新探索,大胆地以文人画写意笔墨间以淡彩并融合版画、年画、水彩画等各画种技法描绘海石,寻到了一条个性化的成功之路。

  自九十年代初至今,宋先生专攻海石,其笔下之石多以两类分,一为海岸边的石,一侧是高耸峭拔的山峰,连为岸上陆地一片,或山岭丘陵相连绵,一边是千丈之深渊激水;二为海水中石,布满苔藓,被海浪冲打吞噬,磷峋的顽石经千百年浪打风吹,被天工斧凿出各异形态,具有独特的颜色和肌理质感,沧桑雄沉,傲岸不屈。宋先生长线用笔勾勒这两类石的轮廓,笔法劲健流畅,走笔迅疾而富变化,线条顿挫转折,把石各种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陆俨少先生画语录中谈及用笔时说的好,“线条好了,一则可以加强物体的质感,再有了变化,也经得起看,不是一览无余,而是让观众玩味无穷。”宋先生的长线用笔准确地勾勒出北方海石独有的魅力,生动逼真地再现了海石傲岸不屈的精神风貌和坚强不屈的生命历程,令人震撼和激奋。

  在表现石的肌理上,短线皴法敷以墨彩是宋先生主要技法手段。早年宋先生接受的是专业院校的美术教育,加之个人的勤奋努力,获得了深厚扎实的素描写生功底。艺术创作早期,宋先生从事版画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线条、块面、黑白灰等艺术表现经验;中期宋先生开始了年画创作,大量作品出版发行彰显出他对造型、色彩、情感完美结合的功力和艺术底韵;晚期的国画创作,宋先生大胆地把版画、年画、水彩画等表现技法融入到国画传统笔墨之中,在继承传统表现北方山石特征的各种笔法基础了总结出独特的笔墨语汇并逐渐成熟定格为一种自己的模式,用来表现海岸的沉浑凝重,海石的沧桑丰泽,这就是短线皴法,用短直横线、短直竖线、短纵横交错线、短斜线间或使用点皴、勾皴、擦染等各种笔法,来表现石的棱角、面的凹凸,刻划海石在特定环境中肌理质感的细部特征,描绘海石受风力、地质变迁等自然因素影响而产生的特殊纹理,画面产生版画意韵,笔法刚健遒劲,线条生辣有力。宋先生长于此法,在长线辅以墨彩勾勒铺就的大体轮廓下,他熟练运笔,视机应变,相时生发,一笔既出,他笔由此而生,全无挂碍,游笔自如,笔意灵动,皴到简洁处,“疏可走马”,气藏之;皴到繁冗处,“密不透风”,韵藏之,如其作品《鸟宫》、《清泉入海流》、《沧》、《天涯归鸟》、《情》等,画面大气磅礴,气韵生动,其笔功的精湛,让人叹为观止。难怪人们读罢其作品,大有画面丰富大气磅礴又不乏细腻婉约之感慨,大有画家积淀的东西太多太沉吐之为快之感慨,大有宋先生用笔之功力深厚了得之感慨。

  从其石的用笔表现,可见宋先生用笔的熟活,不管遇到何种情况都能妥善处理,不为所囿,一无顾忌,勇往直前,尽情抒发用笔之灵与变,做到灵气往来,变化莫测,不见规律而自有规律在,他的用笔之所以能抓住人,主要得益于他全方位吸纳各画种笔法之长,目前国内画坛鲜有能将版画、年画、水彩画、国画技法融于一炉自成风格表现海石的画家,宋先生却稳健地走在开创先河的前沿而且取得了相应的成功。

  二、海之汹涌澎湃,得彩墨之气

  近些年,宋先生在用笔墨表现海石具象的同时,更注重表现客体与画家主观感受之间的对接和互动,达到心与物化的境界。海潮的澎湃击打与顽石的迎风傲浪更象是在倾诉画家的心声,借助对海石风貌的表现来抒发画家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热切愿望,这种热情和追求体现在画家的笔墨语汇中,自然也显得激越大胆和热烈。所以我们品读宋先生的海石作品,既能感受到其作品具有人文画重墨韵、作家画重笔韵、宫廷院画重色韵的各自美学特征,似曾相识,又不曾相识,应当说他综合了传统中南北派系各家之所长为己所用,开创了自成一派的海石画风,这一点在他的用墨用彩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正所谓达到技而入道的境界。

  海水是动态的,永无静止,波、涛、浪、涌、潮起、潮落展现了海的变幻莫测神奇险绝。古法多以线描表现海水的波澜和浪花,宋先生突破传统,以没骨法、留白、墨彩块面、烘托、擦染等技法来表现海水的各种动态。如作品《与海共鸣》,画面展现的是激浪跃上礁石轰然哗然的场面,一群海鸥与之戏浪共鸣,远处是苍茫无际的波涛与渐晕渐霞的天际融为一色。画家首先为激浪留白,苍茫大海以花青与墨调和,没骨法用笔表现波涛的喧腾涌动之势,再以淡墨自然过渡到天际霞光之中;留白处笔触轻轻擦染得提神贯气。作品《魂曲》、《绝唱》中其水势的表现特点都很典型:奔腾咆啸的海浪用青灰调为主,辅以淡彩花青,没骨法用笔,用墨色深浅变化的块面层层累迭,顺笔应势,曲折成形,水借风势、遇阻礁石而产生的涡漩和撞击而生出一派苍茫之气韵,尽在无尽变幻的墨韵之中,真可谓层层映带,既层次分明又融为一体,莹然光洁,不腻不燥,乃见墨法。留白处的激浪,也是精心擦染到白中见韵致层次,为烘托浪花,常以淡彩淡墨点子凌空弹点,意足神畅,更有活力和生气,也使画面不平有层次。作品《愠》表现的是恶浪卷袭下石的愤怒和倔强,通幅不见笔线,以泼墨后墨的浓淡、干湿、厚薄的晕染过渡变化来表现石的愠怒情绪,墨色清新明快,墨韵变化层次分明,鲜辣活泼,妙笔生花,意趣天成,通幅气势逼人,可见宋先生墨的精彩不仅仅在海水表现上,石的用墨表现也十分个性张扬。

  墨的明暗与彩的斑斓是不可分割的,在海与石的用墨表现出丰富层次感的同时,色彩作为一种抒情、渲染气氛、创造意境的手段,已成为宋先生作品不可或缺的部分。宋先生在传统岭南画派画法的基础上,大胆地、大量地运用彩的表现力,融入画家主观情感色彩,把海石最优美也最传神的形与彩表现出来,使其作品很大程度地具有水彩画水色淋漓、清新明快的美感。这也是其作品增加气韵的表现力,体现出与传统不同、表现画家创作个性的亮点。在表现海水平静深沉时,他大胆地用花青色调水直接平涂纸面,再用墨的浓淡渲染水的深沉,如作品《深情》;表现海水澄明碧透时,直接用淡蓝调水平铺,如作品《春浅》;雄悍的礁石在海水的浸泡中显得沉黯,他就用炳烯淡绿点染上大片的绿,以示苔藓的鲜活,提升画面的亮度,如作品《染翠》。岸边金灿灿的迎春花,绝壁上探出的簇簇红豆,冬雪覆盖下海岸的一片洁白……在艺术表现上,这些对比强烈的色彩运用,使作品更加绚丽明亮,产生强烈的视觉美感,在情感再现上,也直接传达出画家轻松愉悦兴奋的心境,在艺术感染力上,使读者之情感随画面的意境走向而升沉变化。他的作品每幅都有一个主色调,或偏蓝的冷调,或偏红的暖调……很少见其水石完全是墨的浓淡枯湿表现,有时直接以水彩画方法打稿,用饱含水份的大笔铺出背景环境的大色块,抓住对象的大色调,从大关系上进入墨与彩的塑造,注重海水与礁石在不同状态下墨与彩的色性变化和关键处的细节刻划,再回到大色调上用墨调整,其墨彩的调合运用明快干净,不赃不腻,清透明朗,完全体现了年画表现的细致入微和水彩画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

  纵观宋先生的海石彩墨作品,笔灵墨妙色烂缦,这是最直接的概括。无论从笔墨论气韵还是以气韵论笔墨,其作品都将二者提升到水乳交融的至尚境界。宋先生纯熟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艺术功力已融入其高雅的人格境界和对艺术的挚爱情怀之中。换言之,宋先生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正踌躇满志,意气奔放,笔墨尽抒胸臆,直写性灵,这使我们不禁想到****《沁园春·长沙》的词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愿宋先生艺术激情如斯,艺术生命如斯,永远永远。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宋明远(海洋画)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